为深入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。7月4日,智能制造学院“乡村振兴兴农先锋队”暑期“叁下乡”社会实践队队员走进江西省安远县,用眼睛观察生态环境治理的显着成效,用脚步丈量生态治理的发展路径。
探秘东江源:生态保护的使命与担当
7月4日上午,实践队来到江西省东江源叁百山生态保护基金会,聆听基金会薛主任详细介绍基金会成立的初衷和取得的成就。薛主任表示,该基金主要致力于东江源流域的水资源保护、森林生态修复以及环保宣传教育等工作。“东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水源地,我们的每一份努力,都关乎下游数千万人的饮水安全。”薛主任的讲解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社会各界都在致力于保护生态,青年学子更应该要肩负起保护生态的责任和担当。

7月4日下午,实践队走访了位于叁百山镇的特色民宿——秀和堂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座充满田园风情的民宿,竟是由一家年收入百万的养猪场改造而成。民宿老板唐森辉介绍,为响应国家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号召,守护叁百山这片绿水青山,他舍弃了眼前的利益,毅然关停了经营多年的养殖场。转型发展,他利用叁百山的优势,做起生态旅游,走绿色发展的道路。这种“舍小利、顾大局”的精神让同学们深受触动。

饮水思源:聆听护源人的坚守故事
7月5日上午,在东江源石碑前,安远县委党校教师唐晓龙为大家讲述了叁百山东江源的历史。从革命年代的艰难护林,到如今新时代的智慧监测,保护措施不断升级,但守护的初心从未改变,几代人的坚守换来了今天的碧水青山。

7月5日下午,在叁百山源头文化馆,“中国好人”龚隆寿动情地分享了他护林的故事。每天早上六点,他就自带干粮,一头扎进深山。渴了,就捧一把山溪水;饿了,就啃点自带的干粮。这样的场景,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时光里,日复一日地上演着,从未间断。“以前上山,一般都是穿解放鞋去,靠走路,没有摩托车,去巡山也就是自己坚持着,就是想做点事,把生态管好来,因为这个水是香港同胞的饮用之水。”同学们听后深受感动。
身体力行:青春扫帚扫出乡村生态美
7月6日,队员们手持扫帚、撮箕等工具,沿叁百山镇街道、河岸清扫落叶枯枝,捡拾草丛中散落的塑料袋、饮料瓶,在烈日中勾勒出“弯腰拾文明”的劳动剪影,用实际行动助力生态环境整治。
大家干劲十足,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,守护着乡村的绿水青山。师生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乡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手里捡起的不只是垃圾,更是一份承诺——要守好这青山绿水。一点点小行动凑在一起,就成了年轻人守护生态的大力量,让青春在弯腰拾捡间有了特别的意义。

生态兴则文明兴
从三百山保护基金会的知识浸润,到东江源头的生态实勘;从养殖场向民宿的转型探索,到 "老龚叔" 的初心坚守,每个实践场景都化作队员们诠释责任担当的鲜活教材。

实践队员们在深度研学与志愿服务中, 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 的生态理念入脑入心,更将乡村振兴的使命镌刻进青春信念。带着丰厚的实践果实、满载的收获与志愿热情,“乡村振兴兴农先锋队”实践队将步履不停,持续深入乡村一线。
展望未来,赣职青年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奔赴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,让青春在田野间绽放,用奋斗续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实干篇章。
来源触智能制造学院
撰稿触阳先波、梁浩、刘崇鲜、巫腾腾
编辑触黄辉
责编触黄啟康
初审触陈根生
复审触肖月
主审触肖月